国民政府的衰亡——成也法币,败也法币
你知道民国统治后期什么最不值钱吗?答案就是纸钱。这是一个通货膨胀极其严重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人们每次和朋友们出去聚餐都要花费几百万法币
1银元兑换法币1元,而法币最开始和英镑绑定,1元法币折合1先令2便士2法新。
当时的通货膨胀就严重到什么地步呢?
按一百元法币的面值购买力,逐年可购商品变化如下:
一九三七年可买黄牛二头;
一九三八年可买黄牛一头
一九三九年可买生猪一口,
一九四一年可买面粉一袋;
一九四三年可买鸡一只;
一九四五年可买鸡蛋二个;
一九四六年可买肥皂六分之一块;
一九四七年可买煤球一个;
一九四八年可买大米0.02.416两(每斤按十六两计),
一九四九年可买大米一粒米的千万分之二点四五。
为什么法币贬值的这么快呢
这里我们就得了解下法币是什么?
这个法币不是法国的货币,而是当时国民政府为进行币制改革,
展开全文
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集中发行钞票,并将其定为法币。
为什么要发行法币呢
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为了转嫁危机对本国的影响,各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货币战,并纷纷放弃了金本位制,实行了货币贬值政策,国际银价随之上涨。
很多人因此就发现了生财之道,把国内银币卖到国外,就能获得比银币面值更多的钱,最高的时候,可获得15%的利润,而且稳赚不赔!
日本人也落井下石。日本人在上海大肆收购银元,然后用军舰一船一船运回日本,日本人的算盘,是直接抽干中国市场的血液,让中国不打就输。
这时候民国政府发现这样下去不行,我们要进行一个币制改革
改革方案很简单,就是你们之前的金子,白银现在都要兑换成法币来使用,但是大家也不傻,我这金银是硬通货,你这纸币还不一定有用?导致孔祥熙跟银行谈判,你们可以交出60%的白银,其他用股票、债券等冲抵,这就相当于外资银行用60%的价格,就换取了100%的法币,就算这样,洋人们也不愿意,最后还是因为1936年国际银价暴跌,外资银行才交出白银。
就这样,国民政府拿着自己的黄金白银和换来的外汇作为“储备金”,共计发行了14亿面额的法币。终于完成了币制改革,法币正式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
法币的诞生有效的稳定国内的经济形势
首先,实行统一发行、实行纸币管理制度,不仅符合全球货币发展的共同规则
法律也是货币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内部统一市场的形成。
其次,法币改革的成功实施,带动了物价反弹,促进了农业、工业、农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为抗日战争做好了充分的物质准备。
但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
,当局不得不不断印发钞票用来购买武器,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法币泛滥,物价飙升,民国市场迅速受到反乱。1938年,随着广州和汉口这两个重要的通商口岸的相继沦陷,进口商品价格掀起飙升72%。到了1939年的南宁沦陷的时候,进口商品价格又在1938年的基础上再飙升一倍。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等到1932年缅甸公路瘫痪后,货物运输直线下降,进口货物急剧减少,这也就导致了国内供需失衡严重,物价一路飙升。强烈的物价波动严重影响了老百姓对于法币的信心,甚至直接将法币拿出来换成食物,有些人为了活下去,甚至更乐意用给户换户的原始方式进行物物交换。人们激增的消费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
根据中国的暂时财政与通货膨胀1937年到1945年的数据显示,中国零售价格上涨率在1938年为49%,在1939年上涨83%,在1940年达到了百分之一百二十四,在1945年,这一数值直接飙升到了百分之二百五十一一九四七年的民国需要平均每个月多印发1万多起钞票在应对财政支付。在恐怖的通货膨胀下,上海商店甚至开始拒收400元以下的小额钞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将400元以下的法币捆绑之后,用一斤这样的小额钞票来换一斤蔬菜,那个时候甚至连乞丐都不愿意收面值低于1000元的小额钞票。而根据大公报的描述,到了1948年的统计数据,同战前生活指数相比,食品价格上涨了390万倍,房屋价格更是上涨了77万倍,连服装价格都上涨了。652万倍,当时的通货膨胀一路上涨,人民生活质量也就随着不断下降。
除了政府以外,那些全国各地的军阀势力也开始利用自己的实力开始滥发钞票,就连老蒋都无法全力控制,仅仅在1947年4月,全国就发行的货币超过了十六万亿以上,甚至在1948年一年就印刷了六百六十万亿钞票,这直接导致国家经济几近崩溃。
当时的法币的价值已经连废纸都不如了,因此有些地区甚至将法币偷偷回收,重新制造成纸浆,再将纸张作为原材料进行出售。不难看出,民国政府为了垄断全国经济,就大量超发货币,并且通过不断印钞来搜刮和稀释老百姓的财富。
老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决定放弃法币,
发行一种新货币——金圆券。
但很可惜的是随着我党党军队如黑云压顶之势,跨过长江,金圆券也随着国民党一起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如果大家对金圆券这个感兴趣的话,可以多多点赞,这两天也会更新下关于金圆券的故事
评论